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盛世琳瑯:中國玉器精粹

中國自古就是崇玉、愛玉的民族。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被視為神物,巫以玉事神,上可通天,下治族群;至殷商時期製成禮儀用具和各種配飾,在帝王、諸侯之間以玉為禮,如諸侯朝周天子或霸主之貢,可分「歲之常貢」、「因朝而貢」,諸侯間展現敬意之致贈為聘、問,《春秋左傳注疏》載:「凡諸侯之大夫⋯⋯玉帛之使謂聘⋯⋯謂玉帛之使,謂國家所有交好,皆告之非奔者之身,嘗聘也。」


郎世寧〈弘曆觀畫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


玉雕藝術在經歷新石器時代、商周、戰國、漢及明代高峰之後,於清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乾隆二十四年平定新疆回部動亂,新疆正式歸入清帝國直接管轄,充沛的和闐美玉始進貢京城,使清宮玉器富有質地之美、器型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是歷史上任一朝代所無法媲美。在御製詩《和闐玉》:「和闐昔于闐,出玉素所稱,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並寫道:「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對宮廷玉器製造,乾隆帝給予極大關注,親自過問造辦處玉作的人員構成、工匠的選派及其技術情況;又重要器物畫稿、製木型、蠟樣及最後的裝飾、擺設等,皆逐一審查,親自指示。為獲得高品質的玉器收藏,更將當時江南蘇州製玉好手調往宮中如意館,玉匠的純熟技藝促使該時期玉雕藝術進入光輝燦爛的繁榮盛世。


漱芳齋多寶格陳設
©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代乾嘉盛世,社會安定,經濟騰飛。乾隆二十五年至嘉慶十七年的五十二年期間,清宮所收儲新疆貢玉就達二十多萬斤。充足的玉料由內務府造辦處組織分派,一部分留在北京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廷如意館加工;一部分運往兩淮、蘇州、江寧、揚州等地的製玉作坊加工,其中尤以京師如意館和蘇州、兩淮的技術較強,類別包羅萬象,如玉山子、仿古、佛教陳設器、動物、牌、珮、鼻煙壺⋯⋯等,製作工藝十分考究,即使器物的內膛、側壁或底足皆精工細製,一絲不苟。其中蘇州自明代之後玉器製作便極為發達,名工薈萃。乾隆帝亦曾盛讚:「相質製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透過乾隆帝對玉作貢品賞收與駁還的點評,傳遞出其鍾情之玉器品類和審美格調,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蘇州玉作坊的創作方向,加之宮廷大力提倡,使玉器生產推向頂峰。玉器更從中國傳統「事神」與「證經補史」的肅穆禮儀中解脫,轉化成精美藝術品,從廟堂走向人間,煥發出溫潤之美感。承上所述,清代玉器繼承數千年的製玉傳統與經驗,又吸收當時多元文化,在傳統與創新、東方與西方的碰撞交融中,產生多元類別的玉雕佳品,依種類大致可分為:

一、仿古玉
仿古玉器多仿古代青銅器造形,如鼎、爐、尊、簋、觥、卣、瓶、觚、壺、爵等,並運用時下琢玉工藝變化出嶄新藝術品。如本次拍賣編號217清乾隆〈白玉雙龍搶珠方蓋瓶〉,蓋瓶仿周代青銅壺造形,然大膽加入創新構思,並將仿古龍紋結合「雙龍搶珠」的傳統吉祥圖案,且不惜用料,烘托出玉瓶的雍容氣度,顯露尊榮與不凡;編號228十八世紀〈青白玉獸面紋朝冠耳蓋爐〉,擬仿春秋青銅鼎造形,復古而不泥於古,用料大器,紋飾繁而不亂,構思巧妙,作為文房清供置於書房、廳堂几案,於富麗中增添典雅,實為精彩;編號211清乾隆〈白玉仿古御題詩雙魚盤〉,為美國重要中國藝術品藏家Eugene O. Perkins收藏,以仿古染玉製作,古韻盎然,底部貼有「字第三百二十」黃簽,或原為清宮陳設,或收儲於內廷。盤之紋飾及布局參照漢代青銅器形制再加以變化,於盤心浮雕對稱雙魚,且鐫有填金隸書御題詩,詩文與構圖相呼應,顯露乾隆皇帝對此盤的喜愛之情。


217 清乾隆〈白玉雙龍搶珠方蓋瓶〉



228 十八世紀〈青白玉獸面紋朝冠耳蓋爐〉



211 清乾隆〈白玉仿古御題詩雙魚盤〉

二、陳設用玉
可賞可玩的陳設用玉一直是愛玉人士的重要心頭好,包含玉山子、玉瓶、奩盒、如意、玉雕動物等品類,可置於文房案頭乃至廳堂陳設欣賞。本次拍賣山子作品如編號210元〈青玉秋山山子〉,綜合運用鏤雕、浮雕、圓雕等技法,雕琢秋山與猛虎為主題,作品充滿濃郁的山林氣息與北方色彩,玉質紅褐皮色帶有古拙端莊感,具鮮明時代風格和藝術特色;玉雕動物如編號220明或更早〈白玉提油駱駝〉,形象準確生動,其眉目炯炯,注重神態之傳達。身軀多處淺刻細短線條,以示披覆的皮毛,刻劃疏密有度。肌肉起伏明顯,維妙維肖,為書案陳設觀賞之佳品;玉雕如意如編號231清乾隆〈青白玉御題詩福壽紋如意〉,玉質溫潤如瓊脂,局部留有金黃皮色,刻有蝙蝠、壽桃等紋飾,蘊含對幸福美好的祝願,且藉所鐫御題詩詠物抒意,使之具豐富歷史背景與文化內涵,於乾隆朝眾多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卓爾不群。


210 元〈青玉秋山山子〉



220 明或更早〈白玉提油駱駝〉



231 清乾隆〈青白玉御題詩福壽紋如意〉


三、宗教祭祀用玉
宗教文化本就在中國歷史中占據重要位置,佛造像等題材更是玉雕的一大類別。透過溫潤雅致的高檔玉石,化作神佛等人物造形,注重人物臉部的刻劃、神態的傳達,蘊含豐富藝術價值與虔敬地精神寄託。如編號212清乾隆〈青白玉佛陀坐像暨覆缽式佛塔〉,玉雕佛塔刻有金剛經經文,整體造形嚴謹,尊佛寶相祥和慈悲,表現出宮廷造像特有的漢藏風格,且佛塔與玉佛完整成套極為珍稀,實為珍貴佛教藝術精品。


212 清乾隆〈青白玉佛陀坐像暨覆缽式佛塔


四、玉珮飾
《禮記》:「古之君子必佩玉。」,古人配戴玉珮,不僅作為裝飾,更是身分、品德的象徵。雕琢不同裝飾題材的玉珮,也代表不同意義,透過吉祥紋飾,寄託各種美好願望。如編號207十八世紀〈白玉平定合符〉,
主體浮雕篆書「平定合符」四字,兩旁各有鳳鳥環繞,開光外雕琢相對龍紋,另面雕太極陰陽圖。玉牌上方透過兩條玉鍊連接軛狀小玉匾,玉牌、玉鍊及玉匾一氣呵成,兩面中央拼接處分別淺浮雕「永保」、「同心」,展現極精湛技藝,是玉匠刀工以及對結構掌握的超凡表現。


207 十八世紀 白玉平定合符


五、文房用具
文房用品是書房裡的用具和擺件,供置於案頭,具極高審美價值。漢代《西京雜記》:「天子以玉為硯,取其不冰」,可知早在漢代就已盛行玉質文房。常見品類有紙鎮、硯、硯滴、筆洗、筆筒等。編號216清乾隆〈白玉五福捧壽龍首銜活環耳水洗〉,洗外壁淺浮雕五隻蝙蝠展翅環繞,四周布有如意形雲朵,裝飾紋樣祥瑞,構思靈巧富有創意,用料用工皆體現乾隆時期的精工細製,不僅是文房實用器皿,更是陳設雅賞之器。


216 清乾隆〈白玉五福捧壽龍首銜活環耳水洗〉


文房巧品中,還有一種袖珍品類:鼻煙壺。鼻煙壺源於皇家,集多種工藝於一身,為彼時流通於王公貴族、士大夫等上層階級之間的雅玩。如編號225清乾隆〈白玉夔龍紋雙聯瓶鼻煙壺〉,為雙聯設計,飛舞狀的遊龍巧妙地將兩瓶合而為一,再以勾連雲紋加強裝飾效果,構思巧絕,碾琢工藝精細,展現出清代玉器製作工藝的巔峰水準。


225 清乾隆〈白玉夔龍紋雙聯瓶鼻煙壺〉


本次「盛世琳琅:中國玉器精粹」專場,精選三十六件玉器佳品,從元、明到清代乾嘉盛世,呈現出不同品類精湛的玉雕工藝,無論置於案頭陳設欣賞,或盈手把玩,皆散發出溫潤爾雅氣息,期與各界一同徜徉豐富精彩的中國玉雕文化。




 




【台北宇珍2022秋拍】
拍賣:12月18日(星期日)
東瀛秘藏:久手堅憲二中國藝術瑰寶|2:00
盛世琳琅:中國玉器精粹|2:30
重要中國瓷雜工藝精品|3:20

預 展:12月10-16日 上午 10:00 至下午 6:00
12月17日 上午 10:00 至下午 4:00

地點: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諮詢 +886-2-2358-1881


 
將此頁連結寄給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QR code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