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件十九世紀〈青白玉仿古饕餮紋觶〉刊載於布魯克林博物館網站
An Archaic Pale Celadon Jade 'Beast-Mask' Ritual Wine Vessel, Zhi, 19th
Century displayed on the Brooklyn Museum website
青白玉質,質地細潤,光澤瑩瑩。仿古青銅觶造型,敞 口,溜肩,垂腹,高圈足。口沿處刻變形蕉葉紋,頸部凸 起寬帶紋及弦紋各一道,寬帶內雕刻交織的平行直線,織 線間雕凸起蒲粒。腹部兩面紋飾相同,陰線刻回紋為地, 其上飾饕餮紋,以中央鼻樑為基準,兩側大眼怒睜,紋樣 對稱,充盈摹古風情。圈足外壁陰線勾勒變形夔龍,形象 簡約古樸。整體刀法犀利,線條刻劃流暢自然,予人氣勢 磅礡,英氣逼人之感。
《禮記.禮器》:「尊者舉觶,卑者舉角。」、南朝宋.鮑照〈擬古 詩〉:「呼我升上席,陳觶發瓢壺。」觶,是古代飲酒器具,造型簡潔, 敞口外侈,利於飲用。銅觶從商代中期出現,至西周早期與爵配置,為身 分尊貴者所用之器,故數量較少,且體形較小。
清代,玉雕技術發展鼎盛,選材、造型、雕琢工藝均精美絕倫。乾隆帝繼 承宋明以來文人好古的傳統思想,所謂「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 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 與古人相見」,因而帶動模仿古器物的趨勢。本品即以古代青銅飲酒器 為藍本,器物原型可參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西周早期〈鳳紋 觶〉(圖一),優美曲線的身形為觶的最大特徵,然玉匠在製作時加以巧 思設計,摹古而不泥古,展現清代盛世玉雕的新風貌。

圖一 西周早期〈鳳紋觶〉,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銅禮樂器》,香港商務印書館, 2006 年,頁 151 ,圖版 98
圖二 明至清〈玉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網站
細觀本品,器身內部掏膛乾淨利落,琢磨精細,製藝徐疾有序。博物館藏 相似之例可參見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明至清〈玉觶〉(圖二),同以 青銅觶為仿古造型。然與之相比,本件玉觶紋飾設計更加繁複,層次感強 烈,既體現上古紋飾氣韻,又流露天朝盛世之雄姿,極盡裝飾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