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置物以銀為材,質地細密,包漿潤澤。採多組銀件打出接合巧製而成,鳳首高昂,細眼,尖喙,張嘴,頭頂翎羽上翹,神采奕奕。長頸微彎,弧線優美自然,頸與胸部銜接處有層層羽毛覆蓋,身軀飽滿,雙翼攏於身側,淺刻層層羽毛披覆。尾羽修長雅麗,層次豐富,工序繁複。整體造形華美富麗,鳳凰羽毛和首部可活動, 身姿優雅,氣勢非凡,製做精雕巧鑿,鉅細靡遺,腹銘「好山作」,顯現出精湛極致的金工創造力和美感技藝。
文獻參考
圖一 平等院鳳凰堂屋簷上的鳳凰,摘錄自日本平等院網站
鳳凰,在日本古代被視為瑞鳥,常於明君現身時降臨人間以示吉慶與祥瑞。其形象常見於各處,如日本歷史悠久的平等院,因阿彌陀堂外型似欲振翅而飛的禽鳥,在中堂脊沿便有兩隻尊貴的金銅鳳凰像,遂在江戶時期,更名為「鳳凰堂」(圖一), 與龍頭瓦呼應,象徵龍鳳呈祥、吉慶安泰。現今流通的十日元硬幣與萬元紙鈔背後,亦可見鳳凰堂圖案。另波士頓美術館庋藏江戶時期 葛飾北齋〈鳳凰圖屏風〉(圖二),亦可為日本鳳凰形象之參考。又因鳳凰浴火重生之神話傳說,日本亦稱鳳凰為「不死鳥」,其華美姿態與繁複尾羽,象徵國家長久的盛世繁榮,當皇室慶祝儲位成婚和登基時,為陳設器或貢品喜用之題材。細觀之,本件〈銀自在鳳凰置物〉雕鑿精美,氣勢磅礡,為罕見之珍稀陳設。
圖二 江戶時期 葛飾北齋〈鳳凰圖屏風〉,波士頓美術館庋藏,摘錄自波士頓美術館網站
自在置物是以動物、昆蟲、甚至人體骨骼結構為題材,利用鐵、銅、銀等材質,透過鍛金、鑄金、彫金、象嵌等多重金工技法,將作品本身之關節分割成多個可活動機能,整體既逼真又富表現力。此種工法複雜、曠日費時的藝術品在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芝加哥萬國博覽會,板尾新次郎的自在鷲首次展出後,立即成為眾人焦點,並競相收藏。因此,自明治後半到二戰前的五十年間,自在置物名工作品多半流出至海外。
依據好山自錄「好山高瀬虎吉氏的履歷」所記載:「好山出生於明治二年(1869年)九月二十三日金澤市,明治十六年任職神戶貿易商,池田清助的輸出品製造陶器部。明治二十年(1887年)京都支店設立後,好山便被轉派至京都支店金工部工房,同時開始和富木伊助學習金工。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獨立。」高瀨虎吉於明治二十年(1887年)師承富木伊助之金工技藝,經六年歷練後,獨自成立工作室,主要以金工品的製作為主,揚名海内外。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皇太子出行至京都時,曾選購數件高瀨虎吉製作之置物為陳設。從大正到昭和初期開始於博覽會展出作品、致力於京都工藝品產業振興發展,並擔任歷任展覽會審查員。
本件作品即是明治時期,京都自在置物名匠高瀬好山所作,後由宋培安先生收藏,曾展覽於宜蘭、日本三大美術館等,精異超絕的金工技藝另各界甚為震撼。在日本展覽期間,京都自在置物世家富木家後人,首次公開本件鳳凰置物之珍貴設計稿,即明治/ 昭和時期 好山〈鳳凰下繪圖〉(圖三)。將手稿與本件〈銀自在鳳凰置物〉實品比對,無論尺寸、作品細節,甚至製作欲使用的材質等,成品幾乎與手稿無異,不僅可看見作品從平面的設計稿化現為立體作品,更可見一代名匠製作時的嚴謹態度與高深技藝,極為難得。
圖三 明治 / 昭和時期 好山〈鳳凰下繪圖〉,收錄於《驚きの明治工藝》,
東京藝術大學,2016 年,頁 200-201,圖版特別出品 002
再者,東京國立博物館於五十八年(1983年)、昭和六十二年(1987年)及平成二十年(2008年),共計三次展出有自在置物,數量及品項皆不多,展出有龍、鯱、鷹、鯉、蝦、蟹等作品,然未見鳳凰,更可見本件〈銀自在鳳凰置物〉之珍稀。其早年已被歐洲私人收藏家珍藏, 從富木家後人珍藏之好山設計稿推斷,應是高瀨虎吉盛年時期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