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301 太田甚之榮  明治時代  七寶龍鳳紋花瓶

301 太田甚之榮  明治時代  七寶龍鳳紋花瓶

H12cm

來源
宋培安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明治之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2013 年,頁 388

預估價

TWD
60,000-90,000
USD
1,900-2,800
HKD
15,000-22,500
RMB
13,640-20,450
2022秋季拍賣
拍賣|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3:2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2022年12月10-16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2年12月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瓶直口,細長頸,鼓腹,圈足。為銅胎有線七寶燒,以淺藍琺瑯釉作地,各色琺瑯釉為飾,絢麗異常。口緣下飾菊瓣聯珠紋,頸部飾如意紋及菊花紋各一周。腹前後如意形開光飾龍、鳳,間以蝴蝶穿梭纏枝菊花之中。圈足一周三角幾何圖形作裝飾。
據傳菊花是在日本的奈良時代(約西元 710 年)由遣唐使帶回日本。後鳥羽天皇(1183 - 1198 年)特別喜歡菊花,同時也喜鑄刀,經常將菊花紋刻印於刀身,「十六葉八重表菊紋」成為日本皇室象徵的開端。龍鳳圖案,亦是從中國傳到日本後,成為天皇的代表圖紋,象徵永生不死,別具意義。
日本的七寶工藝別具特色,明治初期日本聘請德國的陶藝教授,戈特弗里德華格納(1831 - 1892 年)至日本指導教學。華格納利用化學方法改良釉料,使七寶燒釉料更加絢麗多彩。日本七寶燒在此基礎上發展出透明七寶、省胎七寶、盛上七寶和罩釉七寶等多種琺瑯工藝,從而奠定七寶燒在世界琺瑯工藝中獨樹一幟的地位。明治二十年(1887 年)中國外交家黃遵憲《日本國志.工藝志》對「有線七寶燒」作出如下描述:「先用銅絲嵌作山水、樹石、花草、翎毛之形,俟著色時,施藍作地,別以青綠諸色圖肖物形,毫髮悉備。所著色,皆用藥料,光彩照人,神采如生。」點出日本七寶燒工藝的絢美之姿。
太田甚之榮,愛知縣人,為明治後期七寶燒名匠,曾研發出紅色透明釉,使七寶燒藝術品更上一層樓。本件花瓶造形比例勻稱,胎壁厚重,釉彩飽滿,圖案精緻細膩,色彩華美,盡顯繁縟,應為明治後期富麗雅致之陳設作品。
列印
將此頁連結寄給朋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QR code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