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質地細膩,色澤潔白,瑩潤光亮。奓斗呈八角形撇口,寬頸,頸下漸收, 長方形鼓腹,腹下漸斂,下承外撇長方形圈足。掏膛打磨細潤,展現玉質緻密凝白 之美,頸外壁前後兩面雕琢陽文篆書「壽」字,兩側面雕琢陽文篆書「富」字,古 稱「富貴壽考等齊備爲福」。腹部雕琢獸面紋,濃眉大眼,目光如炬,如意形鼻, 線條彎卷優美,刀功俐落。
奓斗,是清代宮廷常見器物,其用料工藝極盡奢華,實用功能略為減弱,而室內陳 設功能得到發展。元人筆記載「宋季大族設席,几案間必用筋瓶、渣斗」,奓斗在 宋代為名門大族宴席上放置剩餘的骨刺,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許 之衡《飲流齋說瓷》:「觚之小者曰渣斗,明制已有之,至清逾伙,五彩或黃地碎 花者均有之,渣斗之小者,則入於漱具之屬,非清供品矣。」本品造形簡約大方, 光澤透亮,刻有獸面紋增加裝飾效果,又刻有「富、壽」,寓意「全壽富貴」,彰 顯出清代宮廷玉作嚴謹的造形設計和琢製風格,實為陳設佳品
奓斗,是清代宮廷常見器物,其用料工藝極盡奢華,實用功能略為減弱,而室內陳 設功能得到發展。元人筆記載「宋季大族設席,几案間必用筋瓶、渣斗」,奓斗在 宋代為名門大族宴席上放置剩餘的骨刺,亦用於盛載茶渣,故也列於茶具之中。許 之衡《飲流齋說瓷》:「觚之小者曰渣斗,明制已有之,至清逾伙,五彩或黃地碎 花者均有之,渣斗之小者,則入於漱具之屬,非清供品矣。」本品造形簡約大方, 光澤透亮,刻有獸面紋增加裝飾效果,又刻有「富、壽」,寓意「全壽富貴」,彰 顯出清代宮廷玉作嚴謹的造形設計和琢製風格,實為陳設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