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391 唐  砂岩石四面佛首

391 唐  砂岩石四面佛首

H58cm

來源
陳哲敬收藏
亞洲重要私人收藏,約 1983 年於紐約購自上述來源

展覽:「中國古佛雕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1984 – 1988 年

預估價

TWD
700,000-900,000
USD
21,900-28,100
HKD
175,000-225,000
RMB
159,090-204,550
2022秋季拍賣
拍賣|
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3:20pm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預展|
2022年12月10-16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2年12月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聯絡資訊:
+886-2-2358-1881
art@yu-jen.tw
 

拍品簡述




陳哲敬(左)於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與本件唐〈砂岩石佛首〉合影
拍場類似作品
唐〈石灰石雕觀音頭像〉,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5 年 4 月 5 日編號 2930, 成交價 HKD 1,875,000


佛首圓雕砂岩質,頭髮呈波浪形卷曲,整齊地束成高髻,前額髮向上飄揚,形成三心形髮髻,髻中飾以三佛首,極為特殊。佛面龐豐圓,新月長眉,眼細長,眼瞼下垂,嘴小而秀,略露含蓄微笑,貌極俊麗,頗具女性秀柔之美,充滿印度佛像雕塑特色。
印度佛教的造像風格,與中國佛像的形成緊密相關,於隋唐時期大規模傳入中國,造像藝術的發展加速佛教傳播。唐太宗時期,中國與印度的文化交流主要受到西行求法、名揚五印的玄奘大師,與建功異域的外交使臣王玄策影響,使中印兩國的佛教文化交流極為熱絡,彼時佛造像風格多樣、造形優美、技巧純熟,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的高峰時期。
大梵天是古印度的祈禱神。而印度教的重要神靈多被佛教吸納轉化,成為佛教神祈、菩薩而加以崇拜,如印度教的大梵天(俗稱四面佛),其傳統形象為四首、四面以及四臂,被轉化為佛教的梵天,其性情溫柔,充滿慈悲、仁愛、博愛、公正等四種正直性格,又稱之為婆羅門的四梵行,也是佛教之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以願降福及濟助一切天神及眾生。
本件造像髮髻簡潔而彎曲順暢,髮髻中又有三佛首,為四面大梵天之形象,再與本土文化相交融,產生特殊風格,創造出多元揉合、異彩紛呈且富於地方色彩的璀璨石窟藝術。
請輸入以下資料後可下載狀況報告
姓  名:
電子信箱: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