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瓶喇叭形口,束長頸,口下漸斂,柱形體,近足處外撇,圈足露胎。通體施白釉,瑩白堅致,透明細潤。外壁以菖蒲為主題紋樣,施以源自中國青花瓷的染付技法,幽靜的藍調在白瓷上幻化為嬌嫩花朵,葉片纖長細緻,虛實相間,清麗秀雅,氣韻生動。底方框書「真葛香山製」款,字體端正,排列整齊。
宮川香山(1842 - 1916 年)本名寅之助,為日本著名陶藝大師,為十代真葛香齋,幼年隨父學習陶瓷製作,九歲便入南畫家長喜庵義亮門下習畫。二十八歲離開京都,前往當時的通商口岸橫濱開設真葛燒陶窯,開始新事業。採用京燒風格的色繪瓷器、薩摩錦手、青瓷、白瓷、染付、黃釉、精密畫、浮雕等多種技法燒製陶瓷器,以拔群技藝將真葛燒發揮到極致。明治九年(1876 年),其作品在費城美國獨立百年博覽會上獲獎,明治十一年、明治二十二年,二度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是位固守傳統又勇於創新的天才型藝術家,於明治二十九年成 為繼清風與平之後被任命的帝室技藝員。本件白瓷染付花瓶,描繪方式細膩寫實,傳神表現嫵媚的花草植物嬌嫩之姿。整體線條流暢,展現其深厚筆墨功力,紋飾清新秀麗,風格輕靈典雅,予人典雅悅目之感。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物保存維護研究發展中心所出版《明治之美》記載,本件作品與明治三十三 年(1900 年)宮川香山在巴黎萬國博覽會所出品的喇叭口芭 蕉瓶極為神似,應屬明治後期之作,瓶身線條簡潔有力,唐菖蒲的繪製更見功力,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