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薄胎,呈圓形,橋鈕,牡丹花瓣鈕座。鏡緣寬平,布滿紅綠鏽,緣內凹處仍遺留當時髹漆所留下烏漆痕跡。內區以細線淺浮雕技法,飾雙鳳飛舞,鳳凰圓眼尖喙,羽翅豐盈,身姿如行雲流水,猶如剪紙般浮貼於鏡背上,線條挺勁俐落,筆筆不苟,極為精美。鳳凰謂之百鳥之王,牡丹象徵榮華富貴,二者向來為帝王所喜愛,常見於宮廷工藝紋飾中。
契丹族受唐代中原文化影響,牡丹也成為當時藝術常見紋飾,然僅皇室公主得以使用。漆器自古即成為上流社會爭相收藏把玩之物,宋代以後,漆器的製胎和填飾技藝已十分成熟,官方更設專門生產機構。遼代銅鏡存世不多,因此填漆鏡極為稀少,更顯珍貴。本鏡雕工細緻優雅,局部有明顯填漆殘跡,展現鑄造工藝之高妙,另以雙鳳與牡丹搭配,寓意「富貴常在,榮華永駐」,應屬皇室貴族婦女專用之物。
契丹族受唐代中原文化影響,牡丹也成為當時藝術常見紋飾,然僅皇室公主得以使用。漆器自古即成為上流社會爭相收藏把玩之物,宋代以後,漆器的製胎和填飾技藝已十分成熟,官方更設專門生產機構。遼代銅鏡存世不多,因此填漆鏡極為稀少,更顯珍貴。本鏡雕工細緻優雅,局部有明顯填漆殘跡,展現鑄造工藝之高妙,另以雙鳳與牡丹搭配,寓意「富貴常在,榮華永駐」,應屬皇室貴族婦女專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