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pg)
本件拍品於紐約佳士得 2013 年 9 月 19-20 日編號 1274 來源封面及內頁
This lot was sold at Christie's New York, 19-20 September 2013, lot 1274
Catalogue cover and lot detail page
瓶為玉壺春式,撇口,口部下收成細長頸,垂腹,圈足,曲線優美,素靜典雅。滿施青釉,釉質瑩潤,釉色天青,聚釉處泛綠,釉層滋潤柔和,口沿釉薄處呈灰青色,清淡含蓄。下腹局部橄欖綠色,或為入窯燒製時產生陰陽面、或為土沁黃化,趣味天成。釉面滿布蟬翼紋般的細小開片,足露胎,胎色深灰,為俗稱「香灰胎」。
宋.周輝在《清波雜志》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如1987年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出土,中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庋藏北宋〈汝窯小口細頸瓶〉(圖一)及1989年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蠻子營村窖藏,寶豐縣文物管理局庋藏北宋〈汝窯天青釉深腹碗〉(圖二),應是「供御撿退」後被寺院窖藏。兩者皆施天青色釉,下部局部呈橄欖綠色,釉面開細片紋及足底無釉,採用墊燒而成之特徵,與本品極為相似。又本品底有一道窯裂痕跡,與拍賣於香港佳士得2021年12月3日,編號2968,南宋〈龍泉仿官窯瓶〉(圖三),其底部窯裂痕跡相似,可資比對參考。

文獻參考
圖一 北宋〈汝窯小口細頸瓶〉,1987 年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窯址出土,中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庋藏
出處:《大觀:北宋汝窯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6 年,頁 66-67,圖版 11
圖二 北宋〈汝窯天青釉深腹碗〉,1989 年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蠻子營村窖藏,寶豐縣文物管理局庋藏
出處:《汝瓷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汝窯瓷器薈萃》,北京故宮出版社,2015 年,頁 70,圖版 1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南宋〈龍泉仿官窯瓶〉(底部),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21 年 12 月 3 日,編號 2968
玉壺春瓶基本造形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線條優美柔和。因宋代詩人讚「玉壺先春」而得名。其形由漢青銅器演變而來,當時為裝酒的實用器具,定型於北宋時期,漸成觀賞性陳設瓷,獲得世人百般寵愛,歷千年不衰。複刻原型可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八.漢〈素瓶四〉(圖四)。另大英博物館庋藏北宋〈汝窯天青釉玉壺春瓶〉(圖五),與本件青釉玉壺春瓶造形、釉色皆極為相近,以寧靜素穆的釉色營造清幽淡遠的高妙意境,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別具風姿。

文獻參考
圖四 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十八.漢〈素瓶四〉
出處:《景印擒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史部一五七冊、器用類,世界書局,1986 年, 頁 243-515
圖五 北宋〈汝窯天青釉玉壺春瓶〉,大英博物館庋藏
出處:同圖二,頁 44-45,圖版 8
宋代瓷器以其精美典雅的器型與純淨釉色而為世所知,其於平淡中靜靜流淌出含蓄與溫潤,風靡朝堂與民間。據記載,宋徽宗尤喜愛天青色釉瓷器,更寫詩誇讚「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迎合統治階層審美情趣的素雅清逸色彩,成為當時上流社會的時尚,青瓷發展達到頂峰。細觀本品胎質細膩,釉色青綠淡雅,開片唯美,釉面光澤柔和、晶瑩細潤,達到類玉效果,風格含蓄秀美,有著「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為件雋永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