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三鑲式,長柄彎曲,柄體呈S形,造形優美流暢。全器鎏金渾厚,雕琢細膩,金碧輝煌,盡顯華貴富麗之感。柄身前後鏤刻兩組相向蝙蝠,共銜一圓形「壽」字,正面掐絲琺瑯,背面鎏金,相間點綴,精緻華麗。首、腹、趾部瓦托銜接,減地一層形成如意雲肩式邊框,首鏨刻、趾鏤雕飾卷草紋,腹掐絲琺瑯變形夔龍紋,邊框嚴絲合縫,渾然一體。三鑲邊框內飾掐絲琺瑯,以藍色琺瑯釉地,間以紅、黃、藍、綠等色彩點染,飾蝙蝠及西洋蓮紋裝飾,紋樣繁複細密,華美絢麗,以表達「福壽綿延」、「萬年福壽」祝賀之意。尾端則繫有黃絲穗。
本件如意特別之處在於柄體鎏金鏤空及三鑲掐絲琺瑯的樣式,為形制較少的特殊美例。目前僅見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中期〈掐絲琺瑯福壽紋如意〉(圖一),黃絲穗處掛有故宮博物院藏清宮陳設檔案黃簽,仔細比對其造形、技法及構圖,與本器幾乎相似,唯尺寸大小差異,皆應屬乾隆時期皇室壽辰祝壽用器。
如意,顧名思義,即如人之意,在清代宮廷中,如意更是備受推崇。如意是一種「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的吉祥之物,承載著清代帝王祈福的美好願望,已成為宮廷中的重要擺設與帝王后妃們手中把玩的珍奇。在宮廷的各角落,都可隨處看到如意的身影。於乾隆三年郎世寧等作《乾隆雪景行樂圖》描繪乾隆一家人在花園觀賞雪景時的情景。乾隆皇帝端坐龍椅,興致盎然觀看皇子們玩耍,而手中即握有一柄精美的玉如意,寓意全家幸福如意。
清乾隆時期的掐絲琺瑯種類豐富,清宮造辦處內,琺瑯作坊所製的御用琺瑯器不惜工本、技法精進,為掐絲琺瑯工藝技術的繁榮時期。「三鑲如意」為乾隆朝發展出的獨特工藝,其形制具有華美精湛的藝術風格,因此成為清代如意形制的典範。在皇帝登基、大婚,元旦、萬壽等節慶之日,天下最精粹華美的如意紛紛被貢入皇宮,清宮中的如意不僅是一種吉祥的藝術品,更是權位和財富的象徵。本件如意釉色純正,掐絲勻細,紋飾布局繁密規整,鎏金燦爛,視覺對比強烈且華麗繁縟,頗具宮廷御製風範,是為絢麗奪目的難得美器。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中期〈掐絲琺瑯福壽紋如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琺瑯器編4-清掐絲琺瑯》, 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77,圖126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二 清十八世紀〈掐絲琺瑯福壽雙全如意〉, 拍賣於香港佳士得 2006 年 5 月 30 日,編號 1559, 成交價 HKD 7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