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像以精銅鑄造而成,細膩而潤澤,隱隱透出溫和瑩光。觀音髮髻高綰,髮絲細密舒整,面容飽滿豐潤,鼻樑尖挺,唇角含笑。額際白毫微現,雙目低垂,目光慈祥,神態自在,法相清淨莊嚴。外罩通肩天衣,胸前配戴珠寶瓔珞,雙臂交於腹前,袖襬垂膝,半露腳趾。袍衣上嵌以銀絲滿飾祥雲,上搭蓮花、如意及吉磬紋飾,衣緣及袖口飾卷草紋,衣褶隨形體起伏自然,簡潔流暢。體態纖美優雅,呈斜倚書箱,舒坐自在之姿,書箱細節鑄造一絲不苟,側面嵌細膩銀絲飾變形雲雷紋。背部署「石叟」二字直書篆體款。下承方形台座,四面中部兩組菱形開光,沿飾仰覆勾連「T」字形紋,轉折處飾如意紋,顯示深厚藝術功力。
石叟祖籍福州,為明代萬曆至崇禎年間僧人,乃佛教造像冶鑄大師,其身世史籍乏載,並無傳藝後人,故其作品稀少珍貴。明人筆記《虞山三峰寺志》、《蘿窗小牘》記載:「石叟…善制嵌銀銅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間物,精雅絕倫。」石叟的銅像作品主要為佛教人物,觀音尤多。且因鑄件摻有鎳,器物呈色為獨特的佛經紙色。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石叟款銅觀音坐像〉(圖一)及北京首都博物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二),與本品所鑄觀音形象雖各有不同,然總體風貌並無二致,均表現出觀音端莊寧靜、嫻靜可親的氣質,極富神韻。且石叟的「銅嵌銀絲」工藝技巧爐火純青,銀絲流暢飄逸,細膩婉轉,增添觀音神骨之氣,遠超供奉崇拜之實用需求,顯出文人美學對工藝製作的深刻影響。
石叟祖籍福州,為明代萬曆至崇禎年間僧人,乃佛教造像冶鑄大師,其身世史籍乏載,並無傳藝後人,故其作品稀少珍貴。明人筆記《虞山三峰寺志》、《蘿窗小牘》記載:「石叟…善制嵌銀銅器,所作多文人几案間物,精雅絕倫。」石叟的銅像作品主要為佛教人物,觀音尤多。且因鑄件摻有鎳,器物呈色為獨特的佛經紙色。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明〈石叟款銅觀音坐像〉(圖一)及北京首都博物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二),與本品所鑄觀音形象雖各有不同,然總體風貌並無二致,均表現出觀音端莊寧靜、嫻靜可親的氣質,極富神韻。且石叟的「銅嵌銀絲」工藝技巧爐火純青,銀絲流暢飄逸,細膩婉轉,增添觀音神骨之氣,遠超供奉崇拜之實用需求,顯出文人美學對工藝製作的深刻影響。
![]() |
文獻參考 圖一 明〈石叟款銅觀音坐像〉,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收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銘刻與雕塑》, 香港商務印書館,2008 年,頁 211,圖版 199 圖二 明〈觀音菩薩像〉,北京首都博物館庋藏,收錄於《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 北京出版社,2001 年,頁 79,圖版 40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明石叟製〈銅錯銀絲觀音坐像〉,拍賣於北京保利 2020 年 10 月 19 日,編號 5096,成交價 RMB 2,3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