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件拍品於紐約蘇富比 1980 年 2 月 28 日編號 237 來源封面及內頁 This lot was sold at Sotheby's New York on 28 February 1980, lot 237 Catalogue cover and lot detail page |
碧玉質,色澤深沉盈潤。器分蓋與身兩部分,蓋作覆缽式,蓋下緣飾覆蓮瓣一周,頂上圓雕瑞獅為鈕。獅呈蹲踞狀,頭頂鬃毛濃厚細密,捲曲作圓渦造形,前額凸起,卷雲狀濃眉。橫目圓睛,炯炯有神,肥鼻寬厚,方口大張露齒,獠牙鋒利尖銳,姿態威猛。
瓶口呈橢圓形,束頸溜肩,扁圓腹,斜腹下收,下承外撇高圈足。頸飾蕉葉紋,兩側各雕一龍首銜活環。腹上飾纏枝蓮紋,下飾仰蓮瓣一周,間飾夔龍紋,呈大口卷唇,無角卷尾,身軀虯勁威武。中心為雙夔龍,首相視,尾相連。外四夔龍環狀排列,兩兩相視,身軀健碩,神情凜然,紋飾繁縟,形象生動莊嚴。
夔龍始見於戰國,《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坡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莊子《秋水》:「夔謂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無如矣!今子之使萬足,獨奈何?』」
商代前期,青銅器的組合體制以酒器為主,有爵、斝、觚、尊、壺等器物,其分類按使用者地位和需要而置。宣德時期,由於博古圖的現世,帶動整體仿古之風。至清代,宮廷玉製品生產達到高峰,因乾隆帝的喜好與提倡,使宮廷藝術呈現濃厚的仿古風格,宮廷陳設中已有大量瓶、壺、爐等仿古玉器物,造形千姿百態。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和闐碧玉獸面紋獸耳活環壺〉(圖一),造形、技法與本品類似,紋飾雖略有不同,但同為乾隆時期仿古創新形制之基本風格,可作參考比對。本品選料精良,碧色深沉,局部帶有黑斑,古雅蒼鬱,呈現肅穆典雅之感。結合高浮雕、線刻及鏤雕等技法,造形渾厚端莊,構思精巧,紋飾古樸神秘,既保留青銅器高雅的貴胄風範,又融入玉作玲瓏剔透的感官特質,展現清代玉雕審美趣味及精湛琢玉水準,為頗具皇家風範之宮廷重器。
![]() |
文獻參考 圖一 清乾隆〈和闐碧玉獸面紋獸耳活環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 6 -清》,河北美術出版社, 1993 年,頁 120 ,圖版 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