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選單

113 東漢 / 南北朝  白玉龍紋璧

113 東漢 / 南北朝  白玉龍紋璧

D10.2cm

來源
傅忠謨收藏
牡丹堂收藏
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收藏
有愚山房收藏

《古玉精英》,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頁186
《Jades from China》,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2001 年,頁 262

預估價

TWD
4,800,000-5,200,000
USD
150,900-163,500
HKD
1,170,700-1,268,300
RMB
1,090,910-1,181,820
2024秋季拍賣
拍賣|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2:30pm
預展|
2024年10月19-25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2024年10月26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樓 (中華文化總會大樓)

拍品簡述


本件拍品出版於《古玉精英》,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頁186
This lot was features in Art of jade carving in ancient China
, Chung Hwa Book Company Limited., 1989, p.186


本件拍品出版於《Jades from China》,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2001年,頁262
This lot was features in Jades from China, The Museum of East Asian Art, 2001, p.262

玉璧白玉製成,半透明質,局部受附深淺不一鈣化鐵礦。呈正圓扁平體,正中圓穿,孔型規整。兩面飾紋不同,採壓地浮雕技法,內外兩緣修飾凸起素寬邊廓線一周。一面廓內壓地浮雕蒼龍穿雲而起,虯曲矯健,瞠目張頷,威風凜然,祥雲迤邐,漫天飄飛,大有氣奪千里之勢。螭龍首似貓,頸細,腹粗,尾長,形象遒勁,四周雲氣繚繞,布局得當,氣韻生動,充滿力量感;另面廓內碾琢榖紋,渾圓凸起,密集勻稱,如同葉發芽樣式,是漢族農耕文明發展的產物,象徵萬物甦醒,生機勃勃之景和人們對豐收的盼望。


圖一  漢〈玉螭紋璧〉,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4-漢魏晉南北朝》,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42,圖版15
圖二  漢〈玉劍珌〉,1977年陜西省西安市北郊漢墓出土,陜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庋藏 
出處:《中國玉器全集4秦‧漢-南北朝》,河北美術出版社,1993年,頁164,圖版230、231

《周禮.典瑞》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子執穀璧,男執蒲璧」,描寫不同官職授予不同玉器,其中子爵所拿便是穀璧。東漢經學家鄭玄:「穀所以養人,蒲為席所以安人。」皇帝用穀作為授予爵位的信物紋樣,寄予「五穀豐登」、「天下富饒」之寓意。兩漢玉璧還出現雲氣化動物紋裝飾,之後開始廣泛流行具象紋樣,如仙人、鳥獸、花草紋樣等,因此穀紋的使用大大減少,於東漢漸趨式微。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漢〈玉螭紋璧〉(圖一),及1977年陜西省西安市北郊漢墓出土,陜西省西安市文物局庋藏漢〈玉劍珌〉(圖二)皆以淺浮雕飾穿雲螭龍,大小相伴,曲體爬行,活潑矯健之形態與本品極為類似,可資參考。

兩漢是經學與神讖並盛的朝代,在重建商周用玉禮儀制度的同時,更扮演承前啟後的角色。史書記載,漢玉璧用於祭祀、朝賀、徵聘、進獻、婚娶和佩飾,為漢代文化的典型特色。本件東漢/南北朝〈白玉龍紋璧〉,龍首翹鼻張口,居於上方,頸部和身軀彎轉為S形,尾巴朝上勾捲,四肢前後展開,穿雲呈現立體感與自由奔放的特殊效果,具舒展輕快美感,帶有濃郁東漢風格。


圖三  南北朝〈白玉雕螭璧〉,傅忠謨庋藏 
出處:《古玉精英》,臺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頁189,圖版100
圖四  東漢中期〈錯金雲龍紋樽〉,1970年江蘇徐州土山出土,南京博物院庋藏 
出處:《中國青銅器全集12-秦漢》,文物出版社,1998年,頁45,圖版43

南北朝(420年—589年)也是思想極其活躍的時期,製玉承襲的藍本,是按照東漢(25年—220年)製作題材與風格仿製。如同為傅忠謨藏南北朝〈白玉雕螭璧〉(圖三),一面雕蒲紋,另面雕雙螭在水中隱現出沒,便是延續漢代傳統。此類紋飾在東漢時期青銅器可見類似構圖,如1970年江蘇徐州土山出土,南京博物院庋藏東漢中期〈錯金雲龍紋樽〉(圖四),樽上以錯金飾龍紋、流雲紋之藝術風格,無不反映和體現出此時期雄渾大氣的藝術手法。

本品出自傅忠謨收藏,傅忠謨(1905—1974年),四川江安人。少時從先祖藏園先生習版本目錄學,得觀國內及日本公私名家所藏善本,造詣深厚。後致力於收集、研究古玉藝術,以「佩德齋」及「抱璞廬」為收藏齋名,藏品近千件。晚年結合考古新發現,並進行多方面考訂,多有創見。著有《佩德齋古玉圖錄》、《古玉精英》等。後由香港牡丹堂收藏,並成為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藏品,且出版於《Jades from China》書中,然再為有愚山房購藏,流傳有序,極為珍稀。細審本器,以壓地浮雕技法結合陰刻線裝飾,榖紋飽滿勻稱,作斜線交錯排列,規整精緻;穿雲龍紋加入新的審美意識和工藝技術之翻新,造型嚴謹有序,屈曲生動,藝術造詣極高,乃體現漢代玉璧象天禮祭思想之佳器。
返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