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珍國際藝術 | Yu Jen Taipei

100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15號7F
art.antique@msa.hinet.net
http://www.yu-jen.tw/
TEL:
+886-2-2358-1881
+886-2-2358-1785
FAX:
+886-2-2358-1729

拍品資訊

白玉提油駱駝

220 明或更早  白玉提油駱駝

L25cm

來源:巴黎佳士得
美國芭芭拉赫頓收藏
台北宇珍 2010 年 12 月 11 日編號 154

預估價

TWD
2,800,000-3,200,000
USD
87,500-100,000
HKD
700,000-800,000
RMB
636,360-727,270

拍品簡述


駱駝以整塊白玉料雕琢而成,局部提油作沁,色如水銀,溫潤透亮且富古意。呈俯臥 狀,四肢強勁有力,收於腹下,背部聳立雙駝峰,體態健碩飽滿,雙眼直視凝望,口 緊閉,耳豎立,神態安然自若,恰似神完氣足、任重致遠的絲路使者。
駱駝是古代絲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素有「沙漠之舟」之美譽,其特性堅韌,可數周 不飲不食,負重前行,在長達千餘年的絲路上,駝鈴悠揚,不但予人精神鼓舞與安 慰,更是商路通達,財源茂盛的象徵。西漢時期,駱駝少見於中原地區,為匈奴的奇 畜;至唐代,養駝業取得極大發展,官牧私養都發達,駱駝與牛馬等相提並重。如 「隴右郡牧使奏:馬牛駝羊息六十萬五千六百」、「王侯將相外戚牛駝軍馬之牧布諸 道,百倍于縣官」。駱駝造形之器物成為異域與東方的傳奇,更凸顯大唐恢弘氣象。


圖一  唐〈三彩臥駝〉,陜西歷史博物館庋藏
出處:摘錄自陜西歷史博物館網站


常見的駱駝造形器物有唐三彩作品,然其幾乎皆為站姿,罕見之臥姿造形例證如陜西 歷史博物館庋藏唐〈三彩臥駝〉(圖一),其鼠眼、牛蹄、虎耳、毛色似猴、犬腹、 尾似豬,加之雙峰隆起等姿態,可作為本件玉雕駱駝風格比對之參考依據。又本件駱 駝全身滿布深褐色斑紋,溫潤細膩,或為沁色,或為增添視覺形象所刻意染沁的提油 處理。「老提油」最早出現在清代玉器鑑賞家陳性《玉紀》:「更有宋宣和、政和間 玉賈贗造,將新玉琢成器皿,以虹光草汁罨之,其色深透,紅似雞血,時人謂之得古 法,賞鑒家偶失於辨,或因之獲重價焉。此等今世頗少識家,呼為老提油者是也。」 老提油手法溫和,所作皮色與玉料本身融合自然,使最終成品油潤可人。細觀本件駱 駝斑斕色彩更顯古樸典雅,應為宋或明代仿唐寫實風格之巧作。


圖二  漢〈白玉駱駝〉,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導讀》,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1 年,頁78,圖5-4-12
圖三  唐〈玉駱駝〉,天津博物館庋藏
出處:摘錄自天津博物館網站
圖四  宋〈黃玉駱駝〉,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
出處:《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玉器編5-唐宋遼金元》,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93,圖版89


歷代駱駝玉雕存世品甚少,殊為難得。少數博物館館藏佳品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庋藏漢〈白玉駱駝〉(圖二)、天津博物館庋藏唐〈玉駱駝〉(圖三)及北京故宮 博物院庋藏宋〈黃玉駱駝〉(圖四)。比對此三件駱駝雕工技法,可看出與本品有 顯著差異,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圖二)及天津博物館藏品(圖三),駱駝 體型較小,線條匯聚處凸起菱形眼,雙駝峰偏小,無強烈凹凸變化,屬文人雅士玩 賞之用。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2022年4月29日編號3622,明〈黃 玉駱駝〉(圖五),與本品同為臥姿駱駝,可資參考。然本品線條俐落挺拔,眉目 炯炯有神,注重神態之傳達;身軀多處淺刻細短線條,以示披覆的皮毛,刻劃疏密 有度,一絲不苟。細審肌肉起伏更為明顯,形象準確生動,維妙維肖,為書案陳設 觀賞之佳品。


拍場類似作品
圖五  明〈黃玉駱駝〉,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22 年 4 月 29 日編號3622,成交價 HKD 8,820,000
場次盛世琳瑯:中國玉器精粹
拍賣2022年12月18日(星期日) 2:30pm
預展2022年12月10-16日上午10:00至下午6:00 <br/>2022年12月17日 上午10:00至下午4:00
地點
列印本頁 關閉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