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銅鑄鎏金,體型高大,胎體厚重。頭罩風帽,髮向上梳起高髻,間束幾何圖形金鐶,垂飾如 意簪花。正面中央安化佛(阿彌陀佛),結跏趺端坐,雙手結禪定印,具有莊嚴神聖的宗教藝術美 感。觀音高額寬廣,面容豐腴,雙眉舒展,目光微垂,鼻樑尖挺,唇角含笑,充分展現出典雅文 靜、靜美柔曼之態。大耳垂肩,戴輪花珥璫,頸飾三道紋,胸佩如意項圈,綴華麗瓔珞,腕飾圓 釧垂綴花瓣,極富裝飾意味。
身著漢式雙領垂肩袈裟,內層法服,腰繫結帶,雙腿結跏趺端坐,雙膝、雙足均被天衣服包裹在 內,貼身流暢,褶襬轉折自若,衣緣鏨刻纏枝蓮紋紋樣。左手托淨水瓶置於腹前,右手持楊柳枝 (葉已失),似將楊枝蘸水向外揮灑,表示以大慈悲遍灑甘露水,為眾生消災避難,無垢至淨。北 京首都博物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一),觀音呈漢族面相,造像姿態及特徵與本尊像極為相 似,可資參考,兩者皆承襲宋元時期中原佛像樸實自然、貼近現實的鮮明特點。唯本尊像髮綴飾 如意簪花、阿彌陀佛卷草紋背光映現佛身,及天衣與風帽邊緣皆鏨刻纏枝蓮紋,富麗耀眼,為現 存漢式觀音造像風格極為精湛之作,迄今無可與之相較之參考,更是略勝一籌。
唐朝以後,中國佛教開始朝著世俗化方向發展,佛像藝術的 發展也轉向注重現實和個性特點的寫實風尚,在風格及題材 上均展現出新的時代風貌。宋代首開端序,觀音菩薩以廣泛 民間信仰基礎成為此時期寫實風尚的重要表現,一尊尊親切 自然、雍容華貴的觀音菩薩造像被塑造出來,成為閃耀藝術 光芒。
明朝,雖嘉靖皇帝三毀佛,然因萬曆皇帝和其母大力扶持, 觀音菩薩以大慈大悲的普世情懷更加深入社會,內地佛教也 得以迅速復甦,此時漢式觀音造像藝術如火如荼的復興,達 到顛峰時期。目前所遺存晚明時期內地所造漢式鎏金觀音 中,以雙膝、雙足均被天衣包裹在內之造像,在海內外各大 博物館與私人所藏該類作品並不多見,僅見北京首都博物館 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一)通高 24.5 公分、遼寧省博物 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坐像〉(圖二)通高 44 公分及本件十七 世紀〈銅鎏金觀音坐像〉。尊像臉部皆方圓略顯修長,山根 愈趨彰顯,面相飽滿豐潤之表現手法和工藝技術,展現當時 廣大社會民眾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崇尚。且本尊像高達 50 公 分,形象沉穩莊嚴,更彰顯出氣度不凡之姿。
文獻參考
圖一 明〈觀音菩薩像〉,H24.5cm,北京首都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北京出版社,2001 年,頁 77,圖版 38
圖二 明〈觀音菩薩坐像〉,H44 cm,遼寧省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妙相莊嚴:遼寧省博物館藏佛教造像精品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 年,頁 104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明〈銅鎏金觀音坐像〉,拍賣於北京保利 2010 年 6 月 4 日,編號 4371,成交價 RMB 2,912,000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保利 2010 年 6 月 4 日,編 號 4371,明〈銅鎏金觀音坐像〉(圖三),與本尊造像容貌、 裝束與姿態皆相似,為同時期觀音造像之經典。細觀本尊 像,體量高大,胎體厚重,面相豐滿,造型比例勻稱,雍容 華貴。瓔珞、項飾等富麗堂皇,衣紋流暢,裝飾細節甚為精 美典雅,藝術水平極高,精緻無瑕的鑄造技術與豐厚鎏金技 巧,體現出明代漢傳造像氣派,甚為珍稀。
身著漢式雙領垂肩袈裟,內層法服,腰繫結帶,雙腿結跏趺端坐,雙膝、雙足均被天衣服包裹在 內,貼身流暢,褶襬轉折自若,衣緣鏨刻纏枝蓮紋紋樣。左手托淨水瓶置於腹前,右手持楊柳枝 (葉已失),似將楊枝蘸水向外揮灑,表示以大慈悲遍灑甘露水,為眾生消災避難,無垢至淨。北 京首都博物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一),觀音呈漢族面相,造像姿態及特徵與本尊像極為相 似,可資參考,兩者皆承襲宋元時期中原佛像樸實自然、貼近現實的鮮明特點。唯本尊像髮綴飾 如意簪花、阿彌陀佛卷草紋背光映現佛身,及天衣與風帽邊緣皆鏨刻纏枝蓮紋,富麗耀眼,為現 存漢式觀音造像風格極為精湛之作,迄今無可與之相較之參考,更是略勝一籌。
唐朝以後,中國佛教開始朝著世俗化方向發展,佛像藝術的 發展也轉向注重現實和個性特點的寫實風尚,在風格及題材 上均展現出新的時代風貌。宋代首開端序,觀音菩薩以廣泛 民間信仰基礎成為此時期寫實風尚的重要表現,一尊尊親切 自然、雍容華貴的觀音菩薩造像被塑造出來,成為閃耀藝術 光芒。
明朝,雖嘉靖皇帝三毀佛,然因萬曆皇帝和其母大力扶持, 觀音菩薩以大慈大悲的普世情懷更加深入社會,內地佛教也 得以迅速復甦,此時漢式觀音造像藝術如火如荼的復興,達 到顛峰時期。目前所遺存晚明時期內地所造漢式鎏金觀音 中,以雙膝、雙足均被天衣包裹在內之造像,在海內外各大 博物館與私人所藏該類作品並不多見,僅見北京首都博物館 庋藏明〈觀音菩薩像〉(圖一)通高 24.5 公分、遼寧省博物 館庋藏明〈觀音菩薩坐像〉(圖二)通高 44 公分及本件十七 世紀〈銅鎏金觀音坐像〉。尊像臉部皆方圓略顯修長,山根 愈趨彰顯,面相飽滿豐潤之表現手法和工藝技術,展現當時 廣大社會民眾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崇尚。且本尊像高達 50 公 分,形象沉穩莊嚴,更彰顯出氣度不凡之姿。
文獻參考
圖一 明〈觀音菩薩像〉,H24.5cm,北京首都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北京出版社,2001 年,頁 77,圖版 38
圖二 明〈觀音菩薩坐像〉,H44 cm,遼寧省博物館庋藏,
收錄於《妙相莊嚴:遼寧省博物館藏佛教造像精品集》,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 年,頁 104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明〈銅鎏金觀音坐像〉,拍賣於北京保利 2010 年 6 月 4 日,編號 4371,成交價 RMB 2,912,000
拍場相似之例可參見拍賣於北京保利 2010 年 6 月 4 日,編 號 4371,明〈銅鎏金觀音坐像〉(圖三),與本尊造像容貌、 裝束與姿態皆相似,為同時期觀音造像之經典。細觀本尊 像,體量高大,胎體厚重,面相豐滿,造型比例勻稱,雍容 華貴。瓔珞、項飾等富麗堂皇,衣紋流暢,裝飾細節甚為精 美典雅,藝術水平極高,精緻無瑕的鑄造技術與豐厚鎏金技 巧,體現出明代漢傳造像氣派,甚為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