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玉質,局部帶有深淺不一褐色斑紋,潤澤凝秀。犧尊呈站立狀,下頜上揚,獅鼻闊口,雙目炯炯有神,雙耳後攏,頸戴項圈,長尾下垂,四肢粗壯,偶蹄,神態溫和敦厚。腹肚圓鼓,胸肌強健,腹內膛掏空深闊以儲水,背置雙圓形軸孔,蓋(已失)。
殷商時期,「尊」屬盛酒器,有犧尊、象尊、鴞尊、鳥首獸身尊等。犧尊最早見於《詩經.魯頌.閟宮》:「白牡騂剛,犧尊將將。」《說文解字》稱:「犧,宗廟之牲也。」犧乃古代宗教祭祀用的純色牲畜,似羊非羊,似鹿非鹿,模擬的是一種並不存在的動物,在重大禮儀中用來祭祀神明。《周禮注疏》卷二十〈春官宗伯.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詔其酌,辨其用與其實…凡四時之間祀。」
戰國時的犧尊,輾轉流傳到了清代,成為內府珍藏的姬朝(周朝)法物,為吉祥陳設。今台北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中期〈嵌金銀松石犧尊〉(圖一)為乾隆三十四年( 1769 )時,高宗作為隆禮先師孔子陳設之一。另可從北宋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圖》,收錄宣和殿所藏古青銅器的譜錄周〈犧尊二〉(圖二)圖譜與本品類似,為擬古風格常用圖譜例證之一。其拍場相似之例可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3 年 4 月 8 日,編號 3203 ,清十八 / 十九世紀〈白玉瑞獸〉(圖三)。細觀本件犧尊造形端莊厚重,肌肉飽滿,頸圈及長尾飾圓形紋,身飾渦卷雲紋,疏密有度。整器刀法剛勁有力,線條棱角分明,風格寫實,為書房陳設或鎮紙之用更是極為尊貴。
殷商時期,「尊」屬盛酒器,有犧尊、象尊、鴞尊、鳥首獸身尊等。犧尊最早見於《詩經.魯頌.閟宮》:「白牡騂剛,犧尊將將。」《說文解字》稱:「犧,宗廟之牲也。」犧乃古代宗教祭祀用的純色牲畜,似羊非羊,似鹿非鹿,模擬的是一種並不存在的動物,在重大禮儀中用來祭祀神明。《周禮注疏》卷二十〈春官宗伯.司尊彝〉:「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詔其酌,辨其用與其實…凡四時之間祀。」
戰國時的犧尊,輾轉流傳到了清代,成為內府珍藏的姬朝(周朝)法物,為吉祥陳設。今台北故宮博物院庋藏戰國中期〈嵌金銀松石犧尊〉(圖一)為乾隆三十四年( 1769 )時,高宗作為隆禮先師孔子陳設之一。另可從北宋宋徽宗敕撰《宣和博古圖》,收錄宣和殿所藏古青銅器的譜錄周〈犧尊二〉(圖二)圖譜與本品類似,為擬古風格常用圖譜例證之一。其拍場相似之例可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3 年 4 月 8 日,編號 3203 ,清十八 / 十九世紀〈白玉瑞獸〉(圖三)。細觀本件犧尊造形端莊厚重,肌肉飽滿,頸圈及長尾飾圓形紋,身飾渦卷雲紋,疏密有度。整器刀法剛勁有力,線條棱角分明,風格寫實,為書房陳設或鎮紙之用更是極為尊貴。
![]() |
文獻參考 圖一 戰國中期〈嵌金銀松石犧尊〉,台北故宮博物院庋藏,出處: 摘錄自台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二 周〈犧尊二〉,欽定四庫全書-重修宣和博古圖、卷七,出處:《宣和博古圖錄》,王黼編,頁 278 拍場類似作品 圖三 清十八 / 十九世紀〈白玉瑞獸〉,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3 年 4 月 8 日,編號 3203 ,成交價 HKD 1,6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