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質,瑩潤清秀,潔白細膩。整器呈扁筒式,分蓋與觥身二部分。橢圓形蓋,頂飾橢圓形捉鈕。器身分為三部分,上部飾雷紋,其下壓地浮雕夔鳳紋,器身一側鏤雕螭龍攀附為柄,螭龍扭首,四肢粗壯,長尾分岔,身姿略呈S形,姿態靈動。器底為倒置象首,以象牙和象鼻組成器足支撐器體。整體製作講究,造型獨特,紋飾與器形擬仿古意,為清代仿古風潮下之佳例。
清代崇尚慕古之風,認為古典器物樸素、高雅,乾隆帝更曾命梁詩正等人纂修《西清古鑑》,記錄清代宮廷收藏商周至唐代青銅器逾千件,繼而為玉匠提供靈感。本品正為此種「慕古求新」審美影響產生之佳作。觥為盛酒器,《說文・角部》載:「兕牛角,可以飲者」,兕為犀,故觥也稱之「兕觥」,原指犀角製成之酒器,後多為青銅質。清代玉觥仿其造型紋飾,然有所變化,既吸收古代傳統藝術內涵,又豐富玉器表現內容。同類玉觥中,以象首倒置為器底的設計甚為少見,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象首觥〉(圖一),形制設計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細觀本品,取法古器,然造型裝飾皆有盛清新風,相較青銅觥更顯富麗豪華,剛柔相間,為少見之仿古陳設佳品。
清代崇尚慕古之風,認為古典器物樸素、高雅,乾隆帝更曾命梁詩正等人纂修《西清古鑑》,記錄清代宮廷收藏商周至唐代青銅器逾千件,繼而為玉匠提供靈感。本品正為此種「慕古求新」審美影響產生之佳作。觥為盛酒器,《說文・角部》載:「兕牛角,可以飲者」,兕為犀,故觥也稱之「兕觥」,原指犀角製成之酒器,後多為青銅質。清代玉觥仿其造型紋飾,然有所變化,既吸收古代傳統藝術內涵,又豐富玉器表現內容。同類玉觥中,以象首倒置為器底的設計甚為少見,如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玉象首觥〉(圖一),形制設計與本品相似,可資參考。細觀本品,取法古器,然造型裝飾皆有盛清新風,相較青銅觥更顯富麗豪華,剛柔相間,為少見之仿古陳設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