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唇口,長頸,頸兩側作弓形彎耳,連接頸肩飾凸棱一周,折肩處貼飾如意雲頭,肩下漸收,圈足。通體施茶葉末釉,綠中泛有繁星般黃點,色澤蒼雅靜穆,光澤厚潤柔和,風格古樸清麗,耐人尋味。圈足露胎塗深褐色,以摹「鐵足」之效果。足內滿釉,中心刻「大清乾隆年製」三行六字篆書款,頗具金石之氣。整器造型敦實大氣,線條起伏婉轉,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置於殿堂,使人沐浴非凡的審美情趣。
清高宗時期,疆域一統,經濟繁榮,處於王朝全盛之時。好古的乾隆皇帝認為「玩物仍存師古情」,如此崇尚樸實典雅的古風乃受宋代文人尚古精神影響,所謂「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蹟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在此背景下,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召集全國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燒製出具摹古風情之精品,器仿古代銅器造型與紋飾,形式可分為仿原器、仿形制、仿紋飾三類,取其神韻,更要求符合聖意,滿足皇室之審美意趣,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燦爛紀錄。本瓶造型源於漢代青銅壺形制,其複刻原型可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二》,漢〈獸耳壺一〉(圖一),可作本瓶仿古風格比對之參考依據。
本品體現當時仿古而不擬古的創新精神,雙耳垂綴飾如意雲頭,呈現皇室獨特的審美趣味,並施以專為宮廷燒造的廠官釉,典雅尊榮,具濃重皇家氣息,為仿古創新之翹楚。
茶葉末釉是鐵結晶釉中的重要品種之一,黃綠釉色相摻雜,似茶葉細末之色,故而得名。茶葉末釉之燒製,始見於唐宋時期,以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御窯製品最為精緻珍貴,為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鑑古代北方窯場產品燒製,稱為「廠官窯釉」,色澤偏黃;至乾隆時期顏色轉綠,且大量運用在仿古銅器作品。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收錄乾隆皇帝過問或下旨燒造廠官釉器,最早記載是乾隆二年(1737 年)十月傳旨:「廠官釉收小雙耳瓶」,及乾隆三年(1738 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太監交:「廠官釉四方雙管杏元瓶一件、廠官釉收小雙環七絃 𡡀 一件、廠官釉太極紙鎚瓶一件、廠官釉放大腰圓天祿 𡡀 一件、廠官釉三陽 𡡀 一件、廠官釉小缸一件」等,皆是以廠官釉仿古青銅器之式樣再加以變化之造型。
再從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一仿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茶葉末釉亦屬無光釉,釉色深沉而含蓄,猶如清人陳瀏《陶雅》稱:「黃雜綠色,嬌燒而不俗,豔於花,類如玉,範為瓶,最養目。」並認為「茶葉末紋理之佳妙,有若於泥團之疏散於水中者,且其漸漸暈開,匯於足底,圍繞周遭直如鱔魚腹皮之姿態流動,又於窯變外得少佳趣。」與本品同類之佳例極為鮮少,類似器形如伊勢彥信(註)於 1980 年左右入藏,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庋藏清乾隆〈景德鎮窯茶葉末雙耳壺〉(圖二),優美的器形及 似茶葉研成細末之典雅釉色吸引伊勢氏,其收藏之精髓為明清時期中國宮廷用官窯瓷器,可視為日本平成年間蒐羅中國陶瓷界之傑出代表。
另相近仿古形制之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廠官釉犧耳尊〉(圖三)、清乾隆〈廠官釉花澆〉(圖四),及景德鎮陶瓷館庋藏清乾隆〈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圖五),釉質肥腴有度、釉面細密黃點、圈足摹「鐵足」及「篆書方章款」,與本品極為相似,可作為比對參考。「廠官釉」色澤各異,彼此演繹出釉彩神秘而豐富之變化,皆是御窯廠督陶官與匠役人等追仿古代釉色,再經無數次實驗、改良之後的美奐成果,終燒造出幽靜勻潤、富有天然韻致之經典釉色。
細觀之,本品體量恢弘,造型規矩嚴謹,器身折肩線條挺拔簡約,並與頸肩加飾的凸棱形成鮮明對比,端莊雋秀,氣韻古樸,具精純高雅意涵,從中反映出乾隆官窯超群技術,殊為難得。
拍場上同屬茶葉末釉綬帶如意耳仿古器,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2 年 10 月 9 日,編號107,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葫蘆尊〉(圖六),高 18.5 公分,以港幣 1 千 1 百 63 萬 6 千元成交;北京保利 2021 年 12 月 5 日,編號 5535,清乾隆〈茶葉末釉綬帶如意耳葫蘆尊〉(圖七),高 18.1 公分,以人民幣 1 千 3 百 80 萬元成交。然本品尺寸高達 53 公分,屬寥若晨星的乾隆朝茶葉末釉之大型美器,極為珍罕難得,亦可從中管窺其遞藏者橋本家及久手堅憲二極高的審美品味。
清高宗時期,疆域一統,經濟繁榮,處於王朝全盛之時。好古的乾隆皇帝認為「玩物仍存師古情」,如此崇尚樸實典雅的古風乃受宋代文人尚古精神影響,所謂「先王之盛德在於禮樂;文士之精神存於翰墨;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蹟舊刻可以精藝,居今之世,可與古人相見。」在此背景下,景德鎮御窯督陶官唐英召集全國能工巧匠,不惜工本,燒製出具摹古風情之精品,器仿古代銅器造型與紋飾,形式可分為仿原器、仿形制、仿紋飾三類,取其神韻,更要求符合聖意,滿足皇室之審美意趣,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燦爛紀錄。本瓶造型源於漢代青銅壺形制,其複刻原型可參閱《欽定四庫全書-西清古鑑、卷二十二》,漢〈獸耳壺一〉(圖一),可作本瓶仿古風格比對之參考依據。
本品體現當時仿古而不擬古的創新精神,雙耳垂綴飾如意雲頭,呈現皇室獨特的審美趣味,並施以專為宮廷燒造的廠官釉,典雅尊榮,具濃重皇家氣息,為仿古創新之翹楚。
茶葉末釉是鐵結晶釉中的重要品種之一,黃綠釉色相摻雜,似茶葉細末之色,故而得名。茶葉末釉之燒製,始見於唐宋時期,以清代雍正、乾隆時期御窯製品最為精緻珍貴,為雍正朝督陶官唐英借鑑古代北方窯場產品燒製,稱為「廠官窯釉」,色澤偏黃;至乾隆時期顏色轉綠,且大量運用在仿古銅器作品。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收錄乾隆皇帝過問或下旨燒造廠官釉器,最早記載是乾隆二年(1737 年)十月傳旨:「廠官釉收小雙耳瓶」,及乾隆三年(1738 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太監交:「廠官釉四方雙管杏元瓶一件、廠官釉收小雙環七絃 𡡀 一件、廠官釉太極紙鎚瓶一件、廠官釉放大腰圓天祿 𡡀 一件、廠官釉三陽 𡡀 一件、廠官釉小缸一件」等,皆是以廠官釉仿古青銅器之式樣再加以變化之造型。
再從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一仿廠官釉,有鱔魚黃、蛇皮綠、黃斑點三種」。茶葉末釉亦屬無光釉,釉色深沉而含蓄,猶如清人陳瀏《陶雅》稱:「黃雜綠色,嬌燒而不俗,豔於花,類如玉,範為瓶,最養目。」並認為「茶葉末紋理之佳妙,有若於泥團之疏散於水中者,且其漸漸暈開,匯於足底,圍繞周遭直如鱔魚腹皮之姿態流動,又於窯變外得少佳趣。」與本品同類之佳例極為鮮少,類似器形如伊勢彥信(註)於 1980 年左右入藏,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庋藏清乾隆〈景德鎮窯茶葉末雙耳壺〉(圖二),優美的器形及 似茶葉研成細末之典雅釉色吸引伊勢氏,其收藏之精髓為明清時期中國宮廷用官窯瓷器,可視為日本平成年間蒐羅中國陶瓷界之傑出代表。
另相近仿古形制之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庋藏清乾隆〈廠官釉犧耳尊〉(圖三)、清乾隆〈廠官釉花澆〉(圖四),及景德鎮陶瓷館庋藏清乾隆〈茶葉末釉綬帶耳葫蘆瓶〉(圖五),釉質肥腴有度、釉面細密黃點、圈足摹「鐵足」及「篆書方章款」,與本品極為相似,可作為比對參考。「廠官釉」色澤各異,彼此演繹出釉彩神秘而豐富之變化,皆是御窯廠督陶官與匠役人等追仿古代釉色,再經無數次實驗、改良之後的美奐成果,終燒造出幽靜勻潤、富有天然韻致之經典釉色。
細觀之,本品體量恢弘,造型規矩嚴謹,器身折肩線條挺拔簡約,並與頸肩加飾的凸棱形成鮮明對比,端莊雋秀,氣韻古樸,具精純高雅意涵,從中反映出乾隆官窯超群技術,殊為難得。
拍場上同屬茶葉末釉綬帶如意耳仿古器,可參見拍賣於香港蘇富比 2012 年 10 月 9 日,編號107,清乾隆〈茶葉末釉如意耳葫蘆尊〉(圖六),高 18.5 公分,以港幣 1 千 1 百 63 萬 6 千元成交;北京保利 2021 年 12 月 5 日,編號 5535,清乾隆〈茶葉末釉綬帶如意耳葫蘆尊〉(圖七),高 18.1 公分,以人民幣 1 千 3 百 80 萬元成交。然本品尺寸高達 53 公分,屬寥若晨星的乾隆朝茶葉末釉之大型美器,極為珍罕難得,亦可從中管窺其遞藏者橋本家及久手堅憲二極高的審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