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全器施褐釉,其上刻劃二層紋飾,紋飾間以兩道弦紋分隔,罐內及足底露灰胎。肩部刻劃螺旋渦紋,旋轉環繞,似翻卷波濤。腹部線刻滿飾鳳穿牡丹紋,牡丹花形碩大,層瓣重疊,盛開綻放,瓣面紋理緻密,葉片婉轉飽滿。鳳鳥振翅飛舞其間,眼睛細長,引頸回首,尖喙銜牡丹花枝,卷草形長尾,活潑富有生趣。整體紋飾刻繪於精細中帶粗獷豪放,頗具北方氣息,直接反映當時社會習俗與人們審美觀念。
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宋書.符瑞志》形容鳳為:「蛇頭燕頜,龜背鱉腹,鶴頂雞喙,鴻前魚尾,青首駢翼,鷺立而鴛鴦思。」鳳紋造形隨歷史推移而更加具體,漸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圖騰。牡丹自唐代便已是皇家熱門觀賞植物,延續到宋代更有「牡丹猶為天下奇」、「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美譽。且「大抵洛陽人家家有花」,說明牡丹已從宮廷擴散到平常百姓家,人們對其之推崇更勝前朝,成為「上國之盛事」。
宋代常將鳳與牡丹相配,構成「鳳銜牡丹」題材,表現形式豐富多元。至元代,瓷器裝飾手法日益成熟,鳳紋表現更富有藝術性。本品造形規整,釉色深沉飽滿,「鳳銜牡丹」紋樣剔劃細膩,鳳羽及牡丹花瓣清晰而有秩序,表現出祥鳳優雅與牡丹富貴形象,展現陶工精湛的創造力與裝飾技藝。
鳳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宋書.符瑞志》形容鳳為:「蛇頭燕頜,龜背鱉腹,鶴頂雞喙,鴻前魚尾,青首駢翼,鷺立而鴛鴦思。」鳳紋造形隨歷史推移而更加具體,漸成為中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圖騰。牡丹自唐代便已是皇家熱門觀賞植物,延續到宋代更有「牡丹猶為天下奇」、「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美譽。且「大抵洛陽人家家有花」,說明牡丹已從宮廷擴散到平常百姓家,人們對其之推崇更勝前朝,成為「上國之盛事」。
宋代常將鳳與牡丹相配,構成「鳳銜牡丹」題材,表現形式豐富多元。至元代,瓷器裝飾手法日益成熟,鳳紋表現更富有藝術性。本品造形規整,釉色深沉飽滿,「鳳銜牡丹」紋樣剔劃細膩,鳳羽及牡丹花瓣清晰而有秩序,表現出祥鳳優雅與牡丹富貴形象,展現陶工精湛的創造力與裝飾技藝。